对媒体融合与艺术创作的思考

小刘

原标题:对媒体融合与艺术创作的思考

对媒体融合与艺术创作的思考
(图侵删)

今年5月底6月初,我随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调研组到江苏、北京调研,回想整个调研过程,感触依然颇深。

今年是媒体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整体推进的第10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

有目共睹的是,10年来,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和媒体融合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生格局性变化。在北京,我们实地考察了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北京广播电视台,新京报社,北京市朝阳区、经开区融媒体中心,中国数字文化集团等单位,在江苏南京、常州、无锡、苏州等地也开展具体而深入的调研,了解了各单位媒体融合发展情况,对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及其发展状况等有了更加直观清晰的感受,并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和对传统文化的推广与传承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一是以政府为主导,统一规划,稳步推进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已经相对完善。不管是在建设力度上还是管控管理上,不管是省市级融媒体中心还是县级基层融媒体中心,体制机制相对成熟完善,并能有效整合媒介资源、生产要素,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上实现共融互通,其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得到提升。这让我不由得想到,当前书法艺术传播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针对这一状况,我曾建议,由政府主导,不断推进正解中国传统书法历代经典名作的“历代书法经典名作品鉴工程”,使之成为普及和传播书法艺术的基础性工程。从而为书法艺术的学术鉴赏作基本定位,为书法艺术的传承和海内外传播建立具有学术高度的参照系,让更多的人从感受和学习书法文化跨越到推动书法艺术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符号,并推动这一文化符号“走出去”。

二是以科技为引领,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呈现时代化特点。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全息影像等新技术的应用,让媒体融合从终端技术、内容生态到传播渠道、生产平台等都得到了转型升级,信息传播更为及时、准确、科学。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艺术创造也应与时代同步伐,记录时代、书写时代、讴歌时代。书法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时代形态也各异,如何体现新时代书法艺术的特征,如何创造新的书法形态并将其特征融汇于笔墨中,特别是书法艺术如何体现社会进步、社会发展的有机有序,我想这是需要向媒体融合建设借鉴学习的。作为艺术家来说,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一个跨越我们以往知识获取渠道、信息处理方式以及整合信息资源这样一种形态的问题。

三是守正创新,构建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管理创新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在北京和江苏的调研中,深切感受到每个融媒体中心对此都有着明确的规划。对于文化艺术传播来说,文化艺术创作单位、部门等专业机构应该主动参与这项建设中,要努力创造更多的艺术精品、文化产品,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优质的文化供给,才能凝聚磅礴的民族力量,形成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传播新局面。

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虽然与我所从事的专业有所不同,但调研一路走来,收获颇丰,不仅增加了全新的知识、开阔了眼界,还为我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很多的思考。全媒体传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这个体系建设的“作业”已写好,让我们“来抄”,那么我想有一点是应该“抄”下来的,就是艺术家如何在新时代拓宽视野,深层次地关心人类发展,参与社会生活,关注社会进步,只有这样,艺术家才能带着使命感和责任感从事艺术创作,才能有更深层次的感知和实践。

(洪厚甜,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研究所副所长)

来源:人民政协报

中国为全球带来稳定、平衡和机遇

一批低俗炒作娱乐明星信息账号被查处

国家“大账”影响咱家“小账” 这些补贴别忘拿

阜阳林业部门回应20只东北虎死亡

最后一届欧洲杯,C罗带着遗憾离开

中纪委:一季度处分省部级1人,厅局级633人

人民日报深度观察:美国非法雇用童工现象激增

“不会反击”的美国亚裔,到底有多难?白人与亚裔结婚竟被指“背离传统”?

英国宣布:航母打击群将动身前往地中海和印太地区

胡鑫宇录音笔调查情况:两段音频透露自杀倾向

太原市新媒体协会免去范炜会长职务,其因涉嫌犯罪已被批捕

2024年将扩大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病种范围

对媒体融合与艺术创作的思考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快乐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