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了提升老年生活幸福感,为老年人创造健康养老的环境,全国各地都在努力提升医养结合的服务能力。
近日,国家卫健委公布了一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和示范机构名单,重庆渝北区、九龙坡区、巴南区成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和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成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
上游新闻走访了重庆的部分全国医养结合示范项目,来看看重庆的这些示范点,是如何保证老年人的健康生活。
养老如何保障医疗?
养护中心和医院“3+1循环转区”
“叶婆婆,今天各项指标都正常哟,我们要一起加油早点恢复哟。”
2月初,位于璧山区的重医附一院青杠老年养护中心内,该养护中心护理院区护士长何海燕对正在接受特殊护理的叶婆婆说,叶婆婆已经年近80 ,前段时间刚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本部治病转运到养护中心,“当时是出现了心肌梗死,通过我们内部转诊直接送到了院本部抢救治疗。”
何海燕回忆,1月中旬的一天晚上,叶婆婆突然出现了明显的心脏不适,养护中心的医护人员立马为她进行了心电图和相关检查,并且将相关检查报告通过内网传输给了重医附一院院本部的专家,“判断是心肌梗死。”
在养护中心进行了相关抢救,叶婆婆的胸痛缓解后,养护中心第一时间通过内部转诊绿色通道当晚转诊至重医附一院院本部ICU。
由于转诊及时,叶婆婆在重医附一院院本部接受了良好的救治很快脱离了危险。最近两天,叶婆婆病情稳定,就转回了青杠老年养护中心继续康复治疗。
在过去,养老院内老人的数量多,往往可能出现医疗资源相对紧张的局面,而伴随着医养结合事业的发展,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日渐成熟,而本次获评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杠老年养护中心就通过重医附一院的医疗资源,打造了“3+1循环转区”模式。
重医附一院青杠老年养护中心内,医生正在为老人看诊。受访者供图。
重医附一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副院长邓庆介绍,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在区域设置上按功能分区,设有自理区、护理院,以及由重医附一院老年病科、神经内科和康复理疗科延伸设置的慢病区,根据入住老人的身体状况、失能程度和个性需求将老人分别安排入住不同区域。
自理区主要接收生活能自理的老人,提供保健指导、食宿和精神文化娱乐活动,护理院主要接收急性病恢复期、慢性病需要长期康复照护、认知功能障碍、肿瘤晚期以及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处于失能或半失能状态,需要24小时看护和护理服务的老人,而慢病区接收处于慢性病治疗阶段、需要制定和调整治疗计划,要求24小时精心专业医疗护理服务。
“我们在院内开设了‘绿色救治通道’,实施双向转诊制度。”青杠老年护养中心需要转诊到重医附一院院本部的老人,各科室必须无条件接收,待病情稳定后又转回青杠老年护养中心慢病区或养护区,“这样既有效保证了老人的医疗护理和紧急救治,也可以保证医院的床位可以有效轮转。老人转回青杠老年养护中心后,我们也是提供针对性的专业医疗支持,来为老人进行康复治疗和后续的护理。”邓庆介绍,该养护中心目前的“3+1循环转区机制”,基本能满足院内老人“养老”与“医疗”的双重需求。
九龙坡打造“云医院”
老人足不出户享受三甲医院专家诊疗
对于大部分养老机构来说,并没有配套的医疗资源。另一方面,更多老人会选择居家养老。
老人行动本就不便,对于一般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的老人来说,要如何才能更好地享受医疗服务?
上游新闻记者走访了本次获批国家级医养结合示范区的重庆市巴南区,看看当地是如何利用区域医疗资源为辖区的老人提供医疗服务的。
在重庆市总工会杨家坪疗养院,2023年下半年设置的远程诊室是老人们找专家看病的“捷径”,不用专程到医院挂号、排队,就能请九龙坡区人民医院的专家来为他们远程诊疗。
84岁的费素兰就是在这个远程诊疗室,请九龙坡区人民医院东院区全科专家龙芙蓉医生,为旧病复发的她进行了全面的会诊,并帮她开出了治疗方案,由养老机构的医生实施。
杨家坪疗养院还住着94岁高婆婆,为了长期卧床的她,疗养院的医生将远程诊室设备“搬”到她的床前,请九龙坡人民医院的专家为她进行了全面会诊,针对高婆婆的慢性病,医生们也开具了详细的处方。
九龙坡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杨家坪疗养院的远程诊室是依托“九龙坡云医院”建立的,目前,“九龙坡云医院”平台引入了9家三甲医院优质专科专家资源,涵盖心内科、皮肤科、呼吸科、内分泌科等40余个诊疗科目。
老人家属通过互联网“云医院”预约后,九龙坡区人民医院医生上门为失能老人进行诊疗。九龙坡区人民医院供图。
目前,九龙坡云医院可以提供互联网+护理、互联网诊疗、远程医疗、智能慢病管理等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让老人们足不出户甚至不用下床,就能“面对面”享受到区内优质医疗诊疗服务。
“接下来,九龙坡将进一步推广智慧医养新模式,引导更多的养老机构来开展智慧医养工作,让更多老人享受到医养结合的便利。”九龙坡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到2027年
重庆将建立社区(乡镇)医养中心100个
未来,重庆的医养结合和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又将如何提升呢?
重庆出台提升医养结合和老年健康服务能力行动方案。
根据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发布的《重庆市提升医养结合和老年健康服务能力行动方案(2023—2027年)》(下文《方案》),到2027年,重庆将建立比较完善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和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全市将建立老年医院10个、护理院(中心)40个、社区(乡镇)医养中心100个。
根据《方案》,重庆将推动医养服务有效衔接。推进医养联合体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区县以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为主体,成立医养联合体或医养联盟,指导和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到2027年,成立医养联合体或医养联盟的区县达到20个以上。
同时,重庆还将进一步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到2027年,争取建设10个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县和示范机构、40个市级医养结合示范区县和示范机构。
重庆将以老年人为重点,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化签约服务方式,提高签约服务质量,推广弹性化签约服务和功能社区签约服务。到2027年,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到80%。
在老年健康服务模式的创新上,要推进老年健康服务数字化。建立完善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推进远程医疗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联网+照护服务”纳入数字健康场景建设计划,为高龄、失能及慢病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咨询指导、健康照护等服务。
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