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处即吾乡
一
看过这样一则视频,泪目了。
老两口半夜扫雪,把院坝清扫干干净净,只为方便回家过年的儿子儿媳停车。大雪纷飞,大地很快又被白雪覆盖。老两口不顾天寒地冻,连夜又把积雪清理干净。如果不是院坝里的摄像头,这雪夜的故事恐怕没有人知道。
听说爸爸妈妈当日返乡,孩子拿着手电筒,沿着乡道夜行几百米,只为早点看到久别的爸爸妈妈。当车子远远驶来,还未停稳,孩子便狂奔而去,慌乱中摔了一跤,连鞋子都跑掉了。这一切,都只为早一秒叫一声——“爸,妈!”
这世间最美的路,是回家的路。过年回家的所有意义就是——在一起。尽管平时间隔着千山万水,隔着岁月流长,但是总有年,脐带一样,把我们与故乡连在一起,血脉相通,一生相依。
二
在外乡的游子,每到年底,都害怕回答一个问题——好久回家?同事见面,聊得最多的话题是——今年在哪里过年?
准备回家的,早早开始订票,并不忘分享攻略,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不能归乡的,多少有点失落,甚至害怕接到爸爸妈妈的电话。
越是年底,通常越是繁忙。因为,公历新年已经过了一个多月,正是盘点谋划之时,各项工作纷至沓来,总有时间不够用的感觉,必须火力全开,经常加班加点。
农历新年的到来,让公历新年按下了暂停键。我们得以从工作中抽身,回归到家庭,回归到亲情,回归到我们出发的地方。
三
以前在办公室,主要是办文、办会、办事。到了年底,大大小小的会议接踵而至,等各种会议开完,常常累得人仰马翻。一年的工作真正收官,通常都到了最后几天。
后来,到了宣传部门,同样参会,同样学习,但会议结束通常意味着宣传的开始。因为,宣传是压阵的、收尾的,把各种会议宣传工作做完,通常都是最后几个离开大院的人。
如今,来到服务群众一线,接待窗口、值班电话都要有人值守,责任重于泰山,须臾不可大意,不仅无法提前结束,而且早早安排到假期。一年365天,每天都是工作日。24小时在线,已经是工作常态。
于我而言,从来不曾有过轻松的工作,有的都是年复一年的忙碌与充实、平淡与拼搏。这世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有的只是负重前行。
四
我给千里之外的妈妈打电话,问候近况。女儿听闻,便走上前来,要给奶奶聊天。
“奶奶,我想你了。”“我刚吃了饭,在看电视呢。”
“奶奶,这是我的玩具,你看,有好几种颜色。”“今年过年回不来。等以后放假,让爸爸妈妈带你来老家玩。”
“奶奶,你现在在干什么呢?”“这几天一直下雨,预报还要下雪。”
女儿用普通话,妈妈用家乡话,就这样自说自话,答非所问,一聊半个小时。
只有我,能听懂彼此,穿过三代人之间的鸿沟。
我分明觉察,距离改变了一些东西。分别近一年,女儿口音中的家乡味已经逐渐淡去,已经无法听懂奶奶的话,并保持在同一个频道。但是亲情的浓度,对奶奶的思念,却一直不曾改变。心心念念,月月年年。
五
“爸爸,好久发压岁钱呀?”
儿子的关注点在于,过年可以去哪里玩,可以得到多少压岁钱。他用纸板和胶水,制作了一个存钱罐,期待着除夕的到来。除此之外,他还自创了不少小玩意——自制的奖杯、饮水机,有模有样的拍卖。
我惊叹于孩子的动手能力,富有创意。这是他打发假期的方式。其实,孩子对钱没有什么概念,他在乎的是父母的爱,是父母对他的关心,是父母赞许的眼光。
刚刚上完语言课,考完级,该是放松放松的时候了。对于即将到来的新年,无法放鞭炮,他就用白纸,自制了手甩炮,用力一甩,发出声响。有时候,快乐就这么简单。
老师发来考试成绩,没有数字,只有三个A,并评价孩子全面发展,综合表现棒棒哒!看到此,我无比欣慰——感恩孩子的童年,有如此认真负责的老师。感恩孩子赶上“双减”,得以从补习班和题海中逃离。
尽管升学的压力如影随形,对未来的担忧不时发作,但至少我觉得当下,应该树立一种教育的自信,遵循一种理性回归,而不是盲目攀比分数,把孩子当作学习的机器。毕竟,生活最重要的是快乐。
六
过年了,尽管要值守,履行着工作职责,还是有一些期待中的闲暇。从图书馆借了几本书,网购了几本书,加上订的多份杂志。假期的精神大餐已经备好。假期,最适合与书香作伴。
每天睡前,翻开书,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心很快就静了下来。不管世界如何喧嚣,文学总是抚慰人心的良药。
看最多的诗,因为其短,适合碎片化时间阅读。好的诗,总有灵光一闪的妙句、佳句,令人会心一笑。而不少诗歌,纯属化学合成,抑或故弄玄虚,为了标新立异而忘了初心,最终失去了自我,甚至疯掉了一批人。想来不值!
看书的时候,女儿通常会拿着奶瓶,一边喝牛奶,一边让我看着她,把我的手放在她的小脸蛋上。然后,悄悄把她想看的书,放在我的面前。
无法拒绝,一本又一本。无数个夜晚,就这样,在一个个故事中进入梦乡。不经意间,竟然忘掉了假期,忘掉了新年。
心安处,即吾乡。
美国西雅图一超市发生大规模枪击 警方在现场发现至少90枚弹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