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的第一次高考是2018年,大二退学之后,她虽然动过复读的念头,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先工作。但是兜兜转转才发现,如果想有更好的未来,复读才是最优解。于是她开启了迟到5年的复读计划,终于站到了人生新起点。
兜兜转转 复读才是“最优解”
我的第一次高考是在2018年,当时考上了北方工业大学,学机械专业。但是因为专业选择和个人问题,我在大二时退学了。随后就赶上了三年疫情。疫情结束后我开始找工作,在亲戚的介绍下,进了一家酒吧做服务员。那是家很不错的酒吧,老板和同事人也都很好,但让我不太能接受的是,酒吧天天上夜班,下班的时候都是凌晨三四点了。而且每周只能休一天。干了3个月,我发现跟朋友们的联系越来越少。因为别人白天有空的时候我都在睡觉,昼夜颠倒的作息不仅缩小了我的朋友圈,也让我的健康多多少少受到影响。于是我决定换个工作。
刷了几天招聘网站,我发现,稍微看上眼的工作,招聘要求至少是本科学历,只有高中文凭几乎寸步难行。我开始研究自考,希望能用边打工边学习的方式把学历问题解决掉。但自考可选的专业太少了,挑不到自己心仪的专业;而且只能先考专科,再进行专升本,费时费力,性价比实在不高。思来想去,我觉得只有再参加一次高考才是最优选择。
目标“一本” 重新出发
有了复读的想法,我就立即找了一份高考试卷做了一下,发现虽然功课放了几年,但还是能看懂题目在说什么,感觉物化生还可以捡起来。
2018年高考的时候还是文综理综,英语只有听力没有口语。现在高考改革后,考试科目和题型都有变化,一些教科书内容也出现了增减,知识板块也变了。但我觉得高考内容至少80%还是相似的,我有信心再考一次。我想,不管复读结果怎样,都不会比现在更差,不就是吃一年苦吗?我把目标定在了一本。
科学备考 事半功倍
选择复读学校并不费事,五年前从大学退学的时候,就曾经想到精华复读,当时没行动,这一次不用犹豫就直接到了精华。
虽然做了心理准备,但一开始上课,还是被化学难住了。我学化学的时候,元素周期表只需要背出前20位就行,但现在的教学要求是不仅要背下名称、记下位置,还要了解他们的结构和特性。当时拿到题目真是一点看不懂,只能通过做题去熟悉,先死记硬背再理解,好在第二轮复习的时候在老师帮助下终于弄懂了。精华老师在一些关键点上点得还是很透的,但前提是基础的部分自己要多重复几遍,熟悉课本。
精华给学生提供补弱课,可以选择自己的弱课,每周在固定时间找老师补习,这个补弱机会很珍贵,我选的补弱科目是语文。很多人觉得语文应该靠自己的平时积累,但我觉得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不够好,这不仅影响我的语文成绩,也会影响其他科目。因为现在很多学科主观题占比都比较大,需要自己组织语言去回答问题。文字表达不过关就很吃亏。我感觉自己在进行了语文补弱之后,表达能力提高了,对其他学科的考试都很有帮助。
今年高考,我的语文成绩也还不错,考了108分。高考科目最让我惊喜的是生物,考了91分,超出了我的预期。这要感谢老师,我们的生物老师教学很有一套,她会教给我们做题的逻辑。老师给我们讲题,不会只注重这一道题的答案是什么,她会告诉我们一道题有几种不同的解法,她培养的是我们的思维能力。听她的课我就理解了,题目不是重要的,思路才最重要。
我不是刷题型的考生,我喜欢一道题多做几遍,第一遍可能不知道它要考什么,但多做几遍,我就能了解题的思路是什么。这里要感谢精华老师们对题目的精挑细选,做这些题真的可以做一道题解决一类问题,效率很高。
放平心态 高考就像“买房子”
我对自己今年的高考成绩是满意的,一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仍然想报考北方工业大学,以我目前550分的分数,可以挑挑专业,选个自己喜欢的工科专业了。
如果让我给下一届学生一些建议,我想说最重要的是保持身心健康。我第一次高考的时候正值青春期,有些牛角尖一定要钻,当时状态并不好。我深刻体会到良好心态恢复起来有多困难。多考的两分跟炸掉的心态相比,很不值。所以一定要明白,不是人为高考服务 而是高考为人服务。
你可以这么理解:高考就像买房子交首付,你越努力,首付就交的越多,越能买个大房子。选专业就像挑户型,一定要选个自己喜欢的,不然以后想改,那可太费劲了。上大学就像还房贷,每年都要学点新东西,每年进步一点。
所以,为了自己满意的大房子,大家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