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思政实践教学基地落户京报馆

小刘

在西城区骡马市大街魏染胡同,坐落着一处红色革命旧址——京报馆。这里曾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进步报纸《京报》创办者邵飘萍的故居,也是《京报》曾经的办公地。5月4日,北京印刷学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在京报馆揭牌。未来,师生将走进这一校外课堂,开展邵飘萍新闻思想、五四精神等主题的思政课。

北京印刷学院思政实践教学基地落户京报馆
(图侵删)

“作为五四运动的发轫者,邵飘萍在五四运动爆发前后,两次参加学生集会进行动员,在《京报》等报纸连续发表了40余篇署名文章,声援五四运动,使得《京报》成为五四运动最主要的舆论阵地之一。”在讲解员的娓娓讲述中,学校新闻专业学生走进百年前的历史现场——《京报》编辑部,上了一节沉浸式的思政课。

学生们参观了“邵飘萍生平事迹”“京报与京报馆”“百年红色报刊”等主题展览,在一张张历史照片和革命故事中感悟邵飘萍“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新闻职业精神。“我想成为像邵飘萍先生一样的新闻人。”该校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陈世勋说,作为新时代新闻学子,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以更加蓬勃的年轻姿态讲好中国故事。

“今天的思政课,既是对邵飘萍先生的纪念,也是对邵飘萍新闻思想和五四精神的传承。”北印党委常委、副院长刘益介绍,该校遴选了京报馆、王选事迹陈列馆、商务印书馆、新华书店总店等红色资源丰富的展馆和出版单位,拟建设10个左右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其中京报馆为该校首个落地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未来,北印将通过挖掘基地史料资源,整合校内外师资和专家资源,打造思政精品课程,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京报馆负责人王鑫表示,该馆将加强基地建设、文物活化利用、文创产品开发等,给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红色资源。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实习记者 何蕊

流程编辑:U016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设计时速350公里!这一高铁,今日全线贯通

济南市工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开幕

花花接住谭爷爷给的小苹果

最高法首次发布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 表达“侵害孩子者,必严惩不贷”鲜明态度

从凡尔赛瞥见“中国风”

北京市属公园主题花坛展摆至10月下旬

远达环保披露注入港股水电资产预案 21日复牌

5个日产原料药存在外购原料药贴签、包装等情形,被暂停进口

俄驱逐1名黑山大使馆雇员

电影《长津湖》开机,再现志愿军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经济观察|释放服务消费活力为经济增长添动力

中消协就民航“加价选座”问题发声:不应成为“行业惯例”

北京印刷学院思政实践教学基地落户京报馆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快乐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