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代会报到当天,我们两栋楼151户居民领到了热乎乎的大红本,心里终于踏实了。”1月7日,在市十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小组会上,市人大代表、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刘均娥分享的房产证难办的经历,引起了在场不少代表的共鸣。列席会议的市住建委主任王飞当场回应,房产证办证难这一“急难愁盼”问题,2022年继续纳入“每月一题”机制,北京将解决10万套房屋的办证难题。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也是最大的政治。解决与市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特别是那些急难愁盼问题,是北京市接诉即办机制设立的初衷,也是代表委员历来关注的重点。代表委员的提案和议案对接诉即办机制的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见证了老百姓诸多急难愁盼事儿得到解决。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北京市接诉即办不仅上升为法律,而且交出了一份让市民满意的成绩单。落实“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要求,把接诉即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主抓手,创造性地建立了“每月一题”机制。基于上一年接诉即办的民生大数据,聚焦市民诉求集中的12大类27个问题,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全年共完成600多项任务,出台110多项政策法规,办成了一批实事好事。27个问题全年治理整体满意度为91.31%。
但接诉即办没有终点,解决市民的急难愁盼不能也不会止步。在1月7日举行的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新闻发布会上,2022年接诉即办“每月一题”正式公布,选取了老楼加装电梯、居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集中供暖不热等17个高频共性问题,将更多地从政策和制度层面来破解难题。“每月一题”,就是“民生答卷”,需要政府倾尽全力,也需要代表和委员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为群众办实事,本是政府的职责;为百姓发声,为民生建言,也是代表和委员履职所在。期待“每月一题”完美破题;期待代表和委员的真知灼见,能够助力更多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让市民增强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原标题:两会论语|心怀“国之大者”,办好民生实事)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贾亮
流程编辑:u002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大雾黄色预警!6时到12时,重庆20个区县局地能见度小于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