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返乡去看四川蜀道翠云廊:千年古柏焕新生

小刘

护林员石洪林正在巡护古柏。

记者返乡去看四川蜀道翠云廊:千年古柏焕新生
(图侵删)

在我的家乡四川剑阁县,有一片目前存世时间最长、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人工行道古树群——蜀道翠云廊。去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剑阁县考察翠云廊时曾叮嘱,“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春节期间,我来到了这个被称为“蜀道奇观”“森林活化石”的地方。

随游客队伍走上历经千年风霜的古蜀道,我很快被眼前的景象震撼。粗壮有力、高入云端、枝丫各异的古树,好像一个个巨人,千百年来守护着脚下的古蜀道。在一些古树的铁围栏上,悬挂着上百条红色祈福带——金榜题名、吉祥平安等字眼,写满了人们对未来的祝福和期盼。在习近平总书记曾驻足的高27米的剑阁柏前,留影的游客络绎不绝。

拍照打卡的众多游客中,一名头戴橙色帽子、身穿红色马甲的男士格外显眼。与游客的短暂停留不同,他围着一棵棵古树细细查看。他是66岁的护林员石洪林,今年是他参与护林工作的第9年。他告诉我,眼前翠云廊里的古树,年龄最小的有500岁,最大的有2300岁。在“一树一档一人一策”之下,每棵古树都有一张电子身份证。而他每天多次的巡护工作,重点是盯紧森林防火、防虫防病、清杂理乱、特殊天气帮助排涝排险,并做好记录。“像我这样的护林员,全县有1000多位。我已经把这些古树当做了朋友,要是不来巡护,心里总放不下。”

有职责坚守,有悉心保护,更有文化传承。下午2点,翠云廊景区内上演着特别的“点树交印”古制巡演。两位身着古代服饰的“县令”一路巡查、清点古柏后,交代古柏管理注意事项,而后在剑阁柏前郑重“交印”。这场沉浸式表演,让官民相禁剪伐和“点树交印”的古制再度“复活”。

游览中,我用手机随机扫了一棵古树的二维码,屏幕上立即弹出了详细的古树信息,包括古树编号、中文名、生长情况、权属、树龄、经纬度位置、养护救护、责任单位和管护负责人电话等近三十项。细致、专业、全面的保护措施,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让翠云廊上的一棵棵古树名木,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李松林

流程编辑:u060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北京西部、河北东部等地的局部地区发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较高

10月2日全国民航旅客量预计超220万人次

洪都拉斯驻华大使:生活在北京,出门带部手机就够了

特朗普再提名福克斯新闻主播任政府要员,这次是交通部长

乌克兰罗夫诺州一能源设施遭无人机袭击

《女心理师》为定位费尽周折,视觉效果完全不同于《扪心问诊》

星空有约丨全国多地迎高温天气,是入伏了吗?

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2404万例,死亡近40万例

百万美军电邮泄露至他国,竟是因为“手滑”?

北京市举办2024年托育职业技能竞赛

文创园区花式“上新”,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解锁国庆假期新体验

俄罗斯宣布:退出!

记者返乡去看四川蜀道翠云廊:千年古柏焕新生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快乐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